中國明代書法理論著作。項穆著。項穆,萬歷年間書法理論家,字德純,號貞元、無稱子。書畫收藏家、鑒賞家項元汴之子。秀水(今浙江省嘉興市)人。

內容簡介

項穆(生卒年不詳),字德純,號貞元,亦號無稱子。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宮中書。工書法,融會晉唐諸家,追摹逸少。著有《書法雅言》、《元貞子詩草》等。

作者簡介

《書法雅言》1卷,共17篇,包括:書統(tǒng)、古今、辨體、形質、品格、資學、規(guī)矩、常變、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識。作者從儒家的觀點出發(fā),把書法推到”同流天地,翼衛(wèi)教經”的地位,認為它可以”發(fā)天地之玄微,宣道義之蘊奧,繼往圣之絕學,開后覺之良心”;書法是人格的表現(xiàn),”心之所發(fā)”,”運之為字跡”,”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關于書法學習,項穆強調內心修養(yǎng),強調一開始便應注意精神與形式的互相滲透。此外,作者還強調書法的”正統(tǒng)”,把王羲之與孔子并列,排斥蘇軾、米芾,認為后世有成就的書法家,都不過是發(fā)揮了王羲之的某一方面。
《書法雅言》有沈思孝序。穆父元汴鑒藏書畫,甲于一時。穆因承家學,耳濡目染,見識尤廣,且于書法特工,故自抒心得而成此書。全書共十七篇。一、“書 明統(tǒng)”,主張以晉代右軍為正統(tǒng);二、“古今”,論偏古偏今,皆為書家之弊,提倡“學古而不拘于古法”;三、“辨體”,論性情對書法 畫的影響,提出“施教者貴因材,自學者先克己”;四、“形質汀,論書體之肥瘦,認為“瘦而腴者,謂之清妙”,及“肥而秀者,謂之豐艷”;五、“品格”,論定書品之優(yōu)劣,分正:宗、大家、名家弋正源、傍流共五等;六、“資學”,論資質與書法之關系,指出“資不可少,學乃居先”;七、“規(guī)矩”,論書當以右軍為法規(guī),提出“書不入晉,固非上流;法不宗王,詎稱逸品”;八、“常變”論“字形雖變,體格不可逾”;九、“正奇”,論書之正奇關系,兼述唐代真、草書體之三變;十、“中和”,論書之中和標準,并敘述唐代各家書法之長;十一、“老少”,論書法之老少,宜混為一談;十二、“神化”,狀書之神化,并指出神化而不能越規(guī);十三、“心相”,發(fā)揮;“人正則書正”的論點;十四、“取舍”,主張學書要擇長而去短,獨尊右軍,力斥蘇、米;十五、“功序”,以為學書非積有四十年功夫不可,后附論書之三戒;十六、“器用”,主張筆、墨、紙、硯皆務須精良;十七、“知識”,論鑒賞,主張“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和“人品既殊,識見亦異”。
此書大旨以晉人為宗,而力排蘇、米等書,雖持論稍有過高,然項氏終生一藝,研求至深,故所論極其精辟。行文大體擬孫過庭《書譜》,但無剽襲、類同與茍且之弊,而氣息亦頗為純厚。

在線閱讀

文件大小: 22.65 MB ???文件大加載慢,請耐心等待!

本書下載(PDF版本)

您需要先支付 1.80元 才能下載此資源!立即支付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類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