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一、?
麥克尼爾《世界史》是公認的全球通史開山之作,第一次完整講述了從史前到21世紀全球文明互動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諾德·湯因比、斯塔夫里阿諾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許倬云、錢乘旦、劉新成等權(quán)威推薦。
1963年,麥克尼爾出版《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即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史學界一般以此作為全球史誕生的標志。1964年,麥克尼爾在芝加哥大學開設(shè)世界歷史課程,為此他為“學生和一般讀者”將《西方的興起》精編簡化,于1967年出版《世界史》作為該課程的教材。
麥克尼爾《世界史》經(jīng)過四次修訂再版,一直在英語世界中暢銷不衰,既是美國大專院校世界史課程的必讀著作,也是普通讀者了解世界歷史的首選入門讀物,甚至成為美國空軍學院的指定教材。
麥克尼爾的貢獻和獨特之處在于:他認為世界史只有文明間的互動才有意義,他不斷書寫文明間的沖擊與反沖擊、征服與反征服。麥克尼爾的《世界史》以文明為單位,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tài)、交互的世界史,繪制了一幅人類文明的交互網(wǎng)絡(luò)圖。這被認為是世界歷史研究的真正開始。
麥克尼爾《世界史》中文版姍姍來遲,問世近50年后首次在中國出版。此次,中文版獲麥克尼爾全球獨家授權(quán),依據(jù)第四次修訂版翻譯出版。
全書收錄109張精彩圖表,附標記人類文明歷程的歷史年表,特別推薦了進一步閱讀的書目;并針對1976年之后的世界歷史與文明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做了全新論述,使這部名著在內(nèi)容和體系上更加完善。
麥克尼爾《世界史》內(nèi)容包羅萬象,文字簡明流暢,是一般教科書所不及的。不管是上班族、學生教師,還是商界人士、政府官員,《世界史》都是經(jīng)典可靠的世界史入門讀物。 [3]
二、 [2]
麥克尼爾的進化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有相似的地方。只不過達爾文的論述對象是“生物”,而麥克尼爾論述的對象是“文明”。文明的生長和滅亡也符合“物競天擇觀“。所有競爭力強大的文明都與其生存的環(huán)境以及人類對環(huán)境的認識息息相觀。麥克尼爾構(gòu)建的世界史就是文明進化史。不過,他并不認為現(xiàn)代文明優(yōu)于古代文明,也不認為現(xiàn)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墮落。他只是客觀地描述這種變化,最主要的是揭示其變化的機制。
麥克尼爾筆下的文明至少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是軍事,比如兵器、鎧甲對礦產(chǎn)的依賴,戰(zhàn)馬對牧場的依賴,軍隊對給養(yǎng)的依賴;第二是文化,這包括人類的生存或者說創(chuàng)造財富的方式,以及保證財富分配合理的社會法則,先進的文化會從民間偷偷地輸入到其它文明中,這種征服很隱蔽;第三是宗教,它掌管人類重大事務,并在最尖銳的精神沖突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同時它本身也就是文明的凝聚力所在,沒有凝聚力的文明是脆弱的。所有在競爭中取得勝利的文明必然在這三個層面上優(yōu)于其它文明,并且自身亦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既然是用文明之間的交流和競爭構(gòu)建一部世界史,麥克尼爾的眼光就總是聚焦于征伐中的軍隊、游牧民族、商人、水手、海盜、僧侶、工程師、傳教士、某種思想的奠基人或啟蒙者,以及瘟疫。而對和平時期的朝代更迭不屑一顧。因此他筆下的世界史更像一條巨大的河流,河中心的流速極快,但靠近兩岸的地方則流得較遲緩。麥克尼爾的成就就在于標定了這條河的中心河道和流向,這是他在世界史方面真正的奠基工作,其他史學家似乎只能延著他定下的航道尋覓新的發(fā)現(xiàn)。
這本書的寫作策略是一方面提供一幅幅全景圖,另一方面又遍歷每一次重大事件的中心,這就是本書的結(jié)實、秀美的骨架。而文明的形成和交流的細節(jié)則是本書的血肉。整本書又像一部雋永的智慧小品集。造成這種奇妙效果的原因是:其內(nèi)容不僅鋪敘史實,而且在每一章提煉出一個明確的主題,將物質(zhì)的進化和文明的更新密切結(jié)合,提供一系列雄辯的論述,充分顯示其深思熟慮的特點。
比如第三章論述制鐵技術(shù)對文明發(fā)展的影響:“這次技術(shù)進步的第一個重大后果是新一輪蠻族入侵,他們在公元前1200~前1000年,包圍了古代中東地區(qū)的大帝國并一個接一個地推翻了它們。鐵器時代蠻族的軍事勝利依靠的是原始的平均主義共同體的同心同德,在這種共同體中,每個人都是強大的戰(zhàn)士,因為那里不存在世界文明地區(qū)長期盛行的主人和臣民之間的鴻溝。人數(shù)稀少的戰(zhàn)車貴族,被憤怒的臣民所包圍,被傳統(tǒng)的內(nèi)訌所削弱,所以不是這種群體性攻擊的敵手。”
在這段論述中,麥克尼爾沒有把蠻族取勝的原因簡單地歸結(jié)為制鐵技術(shù)的出現(xiàn),而是歸結(jié)為鐵器在不同文明中的使用方式:把武器分散開要比集中起來更有威力。喜歡軍事的讀者很清楚,歷史上出現(xiàn)的任何新兵種都會遇到分散和集中戰(zhàn)術(shù)選擇,而這又與文明的特征有緊密的聯(lián)系。麥克尼爾總是仔細地研究每一種文明的鮮明的特征,并把其變革和滅亡歸因于其內(nèi)在缺陷。再如第五章論述希臘的軍事方陣與斯巴達奴隸起義之間的關(guān)系:
“軍事戰(zhàn)術(shù)的一個重大變化為參與政治生活的農(nóng)民奠定了穩(wěn)固的基礎(chǔ)。這就是方陣的發(fā)明——大量密集的步兵陣形……由數(shù)千名身披鎧甲、行動如一、訓練有素的士兵組成的沖鋒能夠橫掃戰(zhàn)場上的騎兵或敵方的任何其他力量。當這種優(yōu)勢變得明顯時……任何不利于加強方陣力量的事情都會危害城邦。如果危險迫在眉睫,如公元前7世紀斯巴達發(fā)生的奴隸反抗多利亞統(tǒng)治者造成的災難那樣,那么對它的反應將是十分劇烈的?!?br />
盡管麥克尼爾注重文明之間的交流和影響,但是他卻不認為人類最終會形成統(tǒng)一的文明。他曾在《紐約時報》上發(fā)表過一篇批判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jié)和最后一人》的書評。福山認為人類社會的進化會以西方式民主自由為終點,并在這個終點結(jié)成一體。麥克尼爾批駁了這種思想,認為人類將保持文明的多元化。他給出的理由是:”團體就是靠他們與外人的差別來定義他們自己,而人性是變化的,所有從基因遺傳的傾向和能力都會自動形成各種各樣的形式。”這個理由其實并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麥克尼爾的強勁有力的樂觀主義,正是這種思想保證了這本《世界史》從頭到尾都新鮮、生動。 [2]
麥克尼爾《世界史》是公認的全球通史開山之作,第一次完整講述了從史前到21世紀全球文明互動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諾德·湯因比、斯塔夫里阿諾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許倬云、錢乘旦、劉新成等權(quán)威推薦。 [1]
威廉·麥克尼爾這本《世界史》的風格可以用“恢宏”和“凝練”這兩個詞來形容。按麥克尼爾自己的評價就是:“我的這種世界史觀,盡管不完美,但優(yōu)點是一以貫之、清晰明了,能夠被掌握、被記住,過后可以品味?!闭恰澳殹辈攀蛊洹盎趾辍笨梢云肺丁6宜鼤x予你一種強大的才能:就像站在開闊的田野里仰望滿天星斗,在靜謐的大氣中發(fā)現(xiàn)宇宙宏偉的運動;而且你可以用望遠鏡任意跟蹤聚焦于某個星球,然后退回到全景仍能準確地指出其位置。
作者簡介
作者: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譯者:施誠、趙婧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當世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xiàn)代開創(chuàng)者”?,F(xiàn)為芝加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擔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辟了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一舉成名,并因此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后,他筆耕不止,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 1996年,威廉·麥克尼爾因“在歐洲文化、社會和社會科學領(lǐng)域里做出的杰出貢獻”榮獲伊拉斯謨獎。 .. [3]
威廉·哈迪·麥克尼爾(1917—)生于加拿大,父親是一位神學家和教育家。得天獨厚的學術(shù)條件使他很早就對歷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的三卷本《歷史研究》曾讓他大受啟發(fā),他發(fā)誓寫出一本真正的世界史。他的歷史觀也是對湯因比歷史觀的演進。后者強調(diào)世界文明的隔離,而他則強調(diào)世界文明的交流,并在這種交流中提煉出一種簡明的、務實的進化論。
在線閱讀
文件大小: 9.25 MB